从今年5月起,北京全市一线交警陆续配备了新型移动警务终端集成数据预测出行时间
“现在显示屏怎么还能告诉我到机场的用时?”在北京的市民侯女士正沿着二环路准备开上机场高速突然发现,路边的一块新建的大显示屏上清楚地写着抵达航站楼和途中一些交通节点等地所需的时间。从8月7日起,和她一样细心的市民都陆续注意到了这样细微的交通管理的变化,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的变化其实更多。记者从昨天交管系统科技信息化大会上了解到,北京交警目前正在打造智慧交通管理体系,一些十多年前就出现的管理方式,如今正在科技的帮助下实现了跨越,新近出现的大量技术也海量运用到日常交通管理当中。
二环路雍和宫桥东内环方向和东直门桥南外环方向,上机场高速的必经之路上,加装了两块醒目的显示屏,实时告知司机们途经四元桥、五元桥、温榆桥和抵达航站楼所需的时间。
智能手机成为“执法神器”!
全市一线交警陆续配备了新型移动警务终端。从交管局了解到,随着各类应用基本齐备,民警手上这部智能手机,正在成为执法“神器”。
以前处理一个普通的交通违法,交警要在POS机上最按68下,现在只需要18下,通过扫描身份证、车牌、驾驶证,信息全部自动填写到执法单据里,不再需要交警一个个手工填写。有的时候行人、骑车人违法,和警察较劲,就是不说自己叫什么,现在民警只要拍他一张照片,只要他以前曾经因为各种原因有过交通违法行为,被拍摄过一次,这次通过图像识别,他的个人信息就自动出现了。
据介绍,警务终端系统融合关联了2亿多条数据信息,包括车档、驾档、缉查布控、交通违法等数据,可实时提供车驾档图片、电子保单、黑名单等58项大容量信息,民警获取信息量增加2.7倍。
一旦发生事故,指挥中心可以立即通过手机定位报警人的位置,并将这个位置和简要事故情况发送到距离现场最近的民警的终端上,同时还为接到布警的民警自动提供最快抵达现场的导航建议。遇有紧急突发事件,赶到现场处置的民警还可以用执法终端拍摄视频,直接传回指挥中心,让指挥人员可在直观了解现场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指挥。